第255章 敢枉议国政
万卷经笥>历史>崛起,从1900开始>第255章 敢枉议国政

崛起,从1900开始第255章 敢枉议国政

作者:清波凡人分类:历史更新时间:2022-03-18 16:13:48

日方数百万两白银打了水漂不说,还丢脸丢到全世界,海牙国际法庭上去了。

从来以算计别人为荣的东洋人,这次哑巴亏吃大了去啦,以致于震惊了首相。

对于整件事情,日方,以及张之洞和他的幕僚们,他们都怀疑陈天华背后,一定有高人在指点。

起初是怀疑盛宣怀,李经方等人。

但后来仔细一想,不应该是这二个人。

因为盛宜怀和李经方都是官商,而官商往往只会扯虎皮搞阳谋,真要让他们使诈术,玩点阴谋诡计,这二人还真是不行。

既然不是盛宜怀和李经方他们,那肯定另有其人。

会是谁呢?

他们都很期待,所以出些高深莫测的话题来进行试探。

陈天华被逼无奈,只得说真话,他心里在快速打着腹稿。

只见他抬手慢慢喝上口酒,吞咽了下口水,微微让自己平静之后,把自己思绪调整合适,才沉声道:

“草民认为,大清国这些年搞洋务运动那是必须的,具有积极意义。因为国外洋人的科技发展,早就赶超我们好几十年,而我国一直在闭关锁国,甚至于固步自封,夜郎自大,其结果,就是愚昧无知与落后,众所周知,落后就要被挨打。”

“落后挨打的窘境,必想总督大人和诸位前辈,比晚年更有体会。咱不说甲午战争,八国联军入北京城,就瞧瞧我们全国各地的洋租界,以及停靠在黄埔江口,旅顺口的外**舰,就知道什么叫丧权辱国,这是有骨气的华夏儿女所不能容忍的。”

“洋务运动和实体经济,都是强国富民的一种手段,但不是救国之根本。这只是经济基础,这好比咱建房屋的地基,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”

“但要完整地修建成一栋房屋,尤其是建多层建筑,光有基础不行,还得依靠建筑结构,好比房梁,而草民所讲的这个建筑结构,就是国体,一个落后、陈旧不堪、甚至于腐朽的房梁,是承建不了房屋,最好的基础都是白废。”

“至于西学还是东学,草民认为西洋和东洋都有他们自身强大的优势与理由,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因地制宜,活学活用,就像总督大人提倡的‘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’方针。”

“所谓因此制宜,活学活用,就是依据本国国情的特点,有的放矢地学习东、西洋文化与技术,据我所知,日本国在明治维新之后,努力学习西洋文化、制度与科学技术,从最早的模仿,后来改良,最终消化变成了他们自己的东西,短短几十年就此崛起,全国超越了大清国。”

陈天华心平气和地大概陈述了自己观点。

这些观点大都是后世里科普性知识,许多上早就讲得很烂很熟,这些都是被历史证明,成了结论性的东西,毋庸置疑。

但对于百余年前的清末,陈天华的这些观点,包括许多新名词,什么经济基础,上层建筑等,那绝对是新颖,闻所未闻的东西。

这里的六君子可不是普通人,不说官衔,就学问而言,恐怕代表着大清国的最高水准,这里都是学霸。

就说张之洞,他是前朝科举的殿试探花,翰林院学士,其他人都是进士出身。

光是辜鸿铭一人,他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,语言外东方儒学的第一人。

他的文学、历史、神学等博士学位,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取的,而自然科学,理学,哲学等博士学位,是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,绝对不是什么野鸡大学。

他的一些著作,后来成为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指定的必读书籍。

但就是这等超级学霸,听得陈天华了了几百字的论述,却把张香帅的巨大命题都回答完毕,而且很精辟。

这六位学霸级人物还知道,具体的东西对方还是有所保留,因为不能露得太多,墨水倒完了也就不值钱。

但拥有这等高学问的人,竟然只有二十一岁,而且是个从未留过洋的乡下青年。

如真是这样,那他就是大清国百年难遇的天才,天降大任于斯人也。

“你的胆气确实过人。”张之洞先开口评价。

他没有对陈天华这些结论性内容进行评论,只指对国体的大胆比喻。

……一个落后、陈旧不堪、甚至于腐朽的房梁……

陈天华这番对于上层建筑的描述,要是传到京师紫金城里老佛爷的耳朵里,恐怕是弥天大罪。

张之洞因而蹙眉哼上一句。

“草民只是一个比喻,用语不是很恰当,请总督大人勿以追究。”陈天华听了也是大吃一惊,忙起身检讨,但他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。

“无妨,这里咱们是议政论经,我都说了,无论你说了什么,本督决不降罪于你。”张之洞摆了摆手,实际他也是在暗中试探这位大少爷的胆识。

“多谢大人宽容。”陈天华表示谢意。

看着一脸镇定的陈天华,专业搞情报刺探的赵凤昌,忽然想到最近探得光绪帝想搞君主立宪制,据说慈禧也默认的消息。

究竟是真搞还是流于形式,赵凤昌跟张之洞禀报时二人都琢磨不透。

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无论真搞还是流于形式,朝廷终究会下旨请百官们讨论,其中就是套用或者是仿照某个国家君主立宪制?

赵凤昌是个立宪派代表人物,而且他很推崇日本的立宪制度。

“大少爷,本职有一事询问,你说说看,倘若大清国也搞君主立宪制,你说是西洋人那套好呢还是东洋人的?”

此话一出,不光是陈天华大惊失色,就连旁边的几位幕僚们都怔愣呆了。

谁都知道此话的含义,这是国家机密,在此说就算得上是枉议国政,传到紫金城同样是弥天大罪。

张之洞却坦然自若,他心里有数,在这座无名山上所讲的任何话,都不会传出去。

因为这里的五大幕僚就不用说了,贴身保镖和丫鬟可都是亲信心腹的子女或族人,敢背叛他,那就意味着将连累家人亲人们一大片。

就算传到了慈禧耳朵里,她又能怎么样?
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宋体楷书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偏大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换源
听书
听书
发声
男声女生逍遥软萌
语速
适中超快
音量
适中
开始播放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<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>错误举报